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传承百年风范,推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百廿校庆 > 母校叙忆

[母校叙忆

1950:激情燃烧的岁月 ——回忆在母校永泰一中(县中)的二三事

作者: 阅读数: 2055 发布时间:2022-01-02
 50届校友林乃端
从1950年春天跨进母校校门,到1951年1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干部学校录取,我在永泰县立初级中学(永泰一中前身之一)度过短暂的时光,可以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是,时代的变迁与激荡,母校的教诲与引导,生活的奔放与充实,令我65年来梦寐萦怀,时时铭记。
入团梦成真
1950年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永泰县工作筹备委员会成立,组织筹建县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我春季入学后,经常见到县团筹委廖福萍、童观群(南下服务团)和本校陈文庆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到班上接触学生,或三五成群与学生聊天,或找个别学生谈心。童观群同志同我接触比较多,他常讲述1949年上海解放时,市民迎接解放军入城时的热烈场面;讲述他如何克服家庭阻力参加南下服务团;讲述他随军南下福建所经受的艰苦生活磨练等。他向我了解家庭成员及经济情况,他常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身份,鼓励我好好学习,争取进步。廖福萍同志能歌善舞,经常和学生一起唱《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天嘹亮》、《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她还教学生跳交谊舞,男女学生围成一圈手拉手跳(开初男女生难为情,不好意思跳),她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效果很好。陈文庆老师上政治课,以讲台为阵地,启发学生政治觉悟。他讲解“阶级斗争”、“工人阶级”、“剥削阶级”、“立场”、“观点”等内容,我们听了感觉很新鲜。有一次陈文庆老师讲我们要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斗争时说:“国民党反动派因腐败导致政权垮台,兵败如山倒。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担心我们刚取得的政权能否巩固的问题”,这时他问同学们如何看这个问题,课堂上鸦雀无声,无人回答。我思想很单纯,没有什么顾虑,冒昧地站起来说:“新中国政权如果做得好就不会垮台,如果做不好就会垮台。”我当时的水平只能回答这么简单的两句话,不知是否正确,心里忐忑不安。陈文庆老师示意我坐下,他说“你敢大胆回答提问是很好的,回答的基本意思是对的。”这是我第一次受到老师褒奖,好高兴。
5月份,永泰县团筹委终于公布了第一批被批准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名单,我也在其中。我十分高兴,十分珍惜。这一批入团的同学还有戴建裕、杨宜标、温明帜、董敬舒。在陈文庆老师的指导下,选举了团支部领导班子,我为支部书记,戴建裕为组织委员,陈文庆为宣传委员。从而诞生了永泰县立初级中学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廖福萍、童观群他们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辛苦工作,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从各方面启发、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为建团打下坚实的基础,建团工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陈文庆老师、廖福萍、童观群同志不愧是我们青年学生革命的领路人。
在校期间,我同黄长祚、林振灼、吴允奢三位老师接触比较多,直接受到他们的教诲。学生每一点进步都有恩师的一分助力功劳,老师的恩情学生永远难忘。
                        激情燃烧 立志报国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全国形成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上街游行活动,并做一些具体工作,如维持队伍秩序,领呼口号。同学们扛着黄长祚老师制作的宣传画和标语口号牌在队伍前头沿街缓慢前进,我和其他同学配合,不断领呼“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向英勇杀敌的志愿军英雄们致敬”、“打倒美帝国主义侵略者”、“把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从朝鲜赶出去”等口号,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街头巷尾。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中还有毕业班同学表演的活报剧,更是吸引了众多群众。记得这样上街游行举行过好几次,一次比一次组织得好。抗美援朝运动的巨大影响力,加上自身参加宣传活动的深刻感受,我激情燃烧,爱国热情高涨,心里也萌发了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念头。
                         从一介书生到革命军人
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关于招收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联合决定》的颁布,在全国形成青年学生投笔从戎的热潮。我深知自己是一名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又是青年团支部书记,在这关键时刻应毫不犹豫地响应中央人民政府的号召,踊跃带头报名,以实际行动带动学生报考军事干校。我的行动得到陈文庆老师和廖福萍、童观群同志的支持。不过陈文庆老师说是否“保送”要经过学校招生委员会讨论同意,最后由永泰县人民政府批准。我早年丧父,家中只有母亲一人,心里难免有点牵挂,于是我向校方请假几天回家处理,做通了母亲的思想工作,亲友们也允诺母亲有什么困难会给予帮助照顾,从而让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迈向新征途。
1951年1月中旬的一天,参干的学生离开亲爱的母校。当天早晨,学校为我们参加军干校的学生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欢送会,校领导和老师亲临欢送。会场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很是壮观。会后,师生们一直把参干的学生送到沙湾码头。当木帆船缓缓离开时,码头上欢送的人们和船上的学生互相挥手,高喊“再见”。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既激动又沉重,没有大声哭泣却默默地流下热泪。
按照部署,闽侯专署所属各县参干学生,先到闽侯专署所在地——螺洲报到集中,过一个星期左右,统一步行到福州仓山三叉街附近跑马场(现为福州市人民体育场)集中,向福建军区军干校接待站办理报到手续,编队后由各区队长带往高湖、夏湖等地民房住宿,开始了等待分配的学习生活。一天下午,福建省、福州市在福州南门兜体育场,举行有三万各界群众参加的欢送大会。那天下午,参干青年队伍先在大桥头集中,而后向小桥头、吉祥山方向进发。队伍穿过好几道红色彩门,街道两旁站满欢送人群,女子中学学生为参干学生每人戴上一朵大红花,参干学生身上沾满五颜六色的彩纸,金光闪闪。队伍进入会场时,欢呼声、锣鼓声和军乐声响成一片,热闹非凡。在欢送大会上,福建省府张鼎丞主席、陈绍宽副主席、福建省军区代表张文彤发表了讲话。当晚,所有参干青年还被安排到各酒店参加聚餐。
这一天,我们感到荣耀无比,也感到了军人职责的神圣,当晚竟成了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