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 中”琐 忆
作者: 阅读数:
1760 发布时间:2022-03-22
65届校友陈奕良
(县中旧址现为“泰盛大厦”。在“新华都购物广场”门前,尚存一株白玉兰古树)
其时之盛
《永泰县立初级中学第八届(1948年)毕业同学录》中《校史》一文记载:“吾校创立迄今六稔矣,其间主持者凡三易,受学者逾千人,毕业者已数百余人,校风丕振,规模已具……教绩卓著,遂有今日堂堂之吾人永最高学府焉。”由此可见县中其时之盛。当时坊间有评价说:从建筑设施而言,“同仁”优于“县中”;就教学质量而论,“县中”不亚于“同仁”。靠“修陋补简,旧建新用”而复办起来的县中,何以强校?靠的是抓教学质量。县中复办而择址福善庵(即尼姑庵),原因有五。其一是靠近同仁中学便于教学交流。可见县中复办之始,就有很强的“质量强校”意识。靠此,县中才有兴盛之时。
师资之优
从1948届校友陈石怀回忆材料看,县中师资是很优秀的。教师由校长聘用,新旧兼收并蓄。国文科教师多有国学根底,讲解不多,但强调背诵。数理化等科教师多是从大专毕业,学有专长。 图画、音乐教师都有一技之长。黄长祚老师出于名家丰子恺之门,办过个人画展。音乐老师白寒,善唱高音;另一位音乐老师朱驹,擅长指挥。他们都是省抗战宣传队工作结束后留校任教的,曾分别为当时校歌写词、谱曲。许多教师对学生作业相当重视,一一认真批改。尤其是国文教师十分重视学生作文,布置文题后,限一周完成交卷,文面上要求书写端正,段落分明。教师对每篇作文基本上都有旁改、眉批和总评。总评虽寥寥数语,但中肯而有启发性。较好的文章张贴在班上或全校性的墙报上,以示鼓励并供互相观摩。此外,还有面批面改。陈石怀校友回忆说:“有一次,我被江郁堂老师叫到他住处,既肯定我写的一篇文章,也指出了这篇文章的毛病。这是很感人的。”
学生之奋
《永泰县中第八届(1948年)毕业同学录》中《级史》载:本级同学“感情融洽办事和衷,切磋道德,观摩学业,对于校内一切之服务事业,咸争先恐后不遗余力,在学生之自治团体亦占有重要职务,即于体育事业亦不乏健将,于校各项竞赛亦莫不领人之先,多操胜券,斯诚吾级之盛概也。”县中学生勤奋求知、和谐求进,由此可见一斑。
县中学生颇具创造力。《永泰县中第八届(1948年)毕业同学录》中毕业生的评语是由同届学生撰写的。虽说是出自初中生之手,却贴切到位,饱含热情,文笔干练而富于文采。譬如,笔名“无我”对林XX(又名“忠”)的评语:“数年至好,百里相依,三载于兹,一期言别。人生聚散,思之黯然。忠君颖悟不群,书过目不忘,擅书法,以小楷为最精,好球术,天禀深沉而厚重,人不能欺男子汉也。”又如,笔名“襟宇”对张XX的评语:“君为级友中之最幼者,慧甚,有辩才,善览稗官野史,一目十行,记忆力特强,好球术,身材虽小而活泼异常,旁观者咸称羡焉。余与君共砚有稔,情深意笃,金石同坚,瞬将分袂,爰志数笔,永示不忘。”如果说这是学生创造力的个案,那么1948届校友陈石怀撰文所述的情况则是学生创造力的群体表现。他说:“各个班级都在国定节日编出墙报,挂在教室外,有文有诗有画,是学生发表个人创作的园地。诗文都是用毛笔抄正,也是对学生书法的展示。”
县中学生文体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既是青春活力的展现, 也是爱国热情的宣泄。1948届校友陈石怀回忆说:“每天下午课后至放晚学,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们在操场上或打篮球、排球,或跳高、跳远,或掷铁球,疲倦了还可以在几棵高大的樟树浓荫下休息。学校也组织了一些学生搞文娱活动,唱抗战歌曲,演时代戏剧,多次在公爷庙的戏台上公开演出,观众十分踊跃。既表现了学生爱国的热情,也是对抗战事业的贡献。”
师生之情
下列材料可以透见县中师生情深谊笃。县中校友柯依挺2002年5月曾撰稿回忆道:“1948年秋(即民国三十七年),我和永泰县中初一(上)(下)两班同学暨檀干祯(时任教务主任)、林亦銮(数学教员)、陈xx(语文教员)、庄xx(英文教员)等老师于“重九”登高节,登上永泰县城“红高顶尾”(即目前登高路后门山),共过野餐活动,并摄影留念。这张照片,我至今保存完整。”县中51届校友、原福建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忠炳回忆说:“我很幸运,在‘永泰县中’以及以后的‘省闽中’的求学中,都遇上了很好的老师,他们对我的教诲,他们品质人格对我的影响,令我受益终生,没齿不忘。”2002年7月“一中百年校庆办”人员拜望方忠炳校友时,他取出珍藏五十年的县中1951届学生毕业照,饱含深情地一一介绍坐在前排的老师,流露出无限尊敬的神情。师生感情深厚、和睦相处,是县中具有很强实力的内在能源。
(县中旧址现为“泰盛大厦”。在“新华都购物广场”门前,尚存一株白玉兰古树)
其时之盛
《永泰县立初级中学第八届(1948年)毕业同学录》中《校史》一文记载:“吾校创立迄今六稔矣,其间主持者凡三易,受学者逾千人,毕业者已数百余人,校风丕振,规模已具……教绩卓著,遂有今日堂堂之吾人永最高学府焉。”由此可见县中其时之盛。当时坊间有评价说:从建筑设施而言,“同仁”优于“县中”;就教学质量而论,“县中”不亚于“同仁”。靠“修陋补简,旧建新用”而复办起来的县中,何以强校?靠的是抓教学质量。县中复办而择址福善庵(即尼姑庵),原因有五。其一是靠近同仁中学便于教学交流。可见县中复办之始,就有很强的“质量强校”意识。靠此,县中才有兴盛之时。
师资之优
从1948届校友陈石怀回忆材料看,县中师资是很优秀的。教师由校长聘用,新旧兼收并蓄。国文科教师多有国学根底,讲解不多,但强调背诵。数理化等科教师多是从大专毕业,学有专长。 图画、音乐教师都有一技之长。黄长祚老师出于名家丰子恺之门,办过个人画展。音乐老师白寒,善唱高音;另一位音乐老师朱驹,擅长指挥。他们都是省抗战宣传队工作结束后留校任教的,曾分别为当时校歌写词、谱曲。许多教师对学生作业相当重视,一一认真批改。尤其是国文教师十分重视学生作文,布置文题后,限一周完成交卷,文面上要求书写端正,段落分明。教师对每篇作文基本上都有旁改、眉批和总评。总评虽寥寥数语,但中肯而有启发性。较好的文章张贴在班上或全校性的墙报上,以示鼓励并供互相观摩。此外,还有面批面改。陈石怀校友回忆说:“有一次,我被江郁堂老师叫到他住处,既肯定我写的一篇文章,也指出了这篇文章的毛病。这是很感人的。”
学生之奋
《永泰县中第八届(1948年)毕业同学录》中《级史》载:本级同学“感情融洽办事和衷,切磋道德,观摩学业,对于校内一切之服务事业,咸争先恐后不遗余力,在学生之自治团体亦占有重要职务,即于体育事业亦不乏健将,于校各项竞赛亦莫不领人之先,多操胜券,斯诚吾级之盛概也。”县中学生勤奋求知、和谐求进,由此可见一斑。
县中学生颇具创造力。《永泰县中第八届(1948年)毕业同学录》中毕业生的评语是由同届学生撰写的。虽说是出自初中生之手,却贴切到位,饱含热情,文笔干练而富于文采。譬如,笔名“无我”对林XX(又名“忠”)的评语:“数年至好,百里相依,三载于兹,一期言别。人生聚散,思之黯然。忠君颖悟不群,书过目不忘,擅书法,以小楷为最精,好球术,天禀深沉而厚重,人不能欺男子汉也。”又如,笔名“襟宇”对张XX的评语:“君为级友中之最幼者,慧甚,有辩才,善览稗官野史,一目十行,记忆力特强,好球术,身材虽小而活泼异常,旁观者咸称羡焉。余与君共砚有稔,情深意笃,金石同坚,瞬将分袂,爰志数笔,永示不忘。”如果说这是学生创造力的个案,那么1948届校友陈石怀撰文所述的情况则是学生创造力的群体表现。他说:“各个班级都在国定节日编出墙报,挂在教室外,有文有诗有画,是学生发表个人创作的园地。诗文都是用毛笔抄正,也是对学生书法的展示。”
县中学生文体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既是青春活力的展现, 也是爱国热情的宣泄。1948届校友陈石怀回忆说:“每天下午课后至放晚学,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们在操场上或打篮球、排球,或跳高、跳远,或掷铁球,疲倦了还可以在几棵高大的樟树浓荫下休息。学校也组织了一些学生搞文娱活动,唱抗战歌曲,演时代戏剧,多次在公爷庙的戏台上公开演出,观众十分踊跃。既表现了学生爱国的热情,也是对抗战事业的贡献。”
师生之情
下列材料可以透见县中师生情深谊笃。县中校友柯依挺2002年5月曾撰稿回忆道:“1948年秋(即民国三十七年),我和永泰县中初一(上)(下)两班同学暨檀干祯(时任教务主任)、林亦銮(数学教员)、陈xx(语文教员)、庄xx(英文教员)等老师于“重九”登高节,登上永泰县城“红高顶尾”(即目前登高路后门山),共过野餐活动,并摄影留念。这张照片,我至今保存完整。”县中51届校友、原福建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忠炳回忆说:“我很幸运,在‘永泰县中’以及以后的‘省闽中’的求学中,都遇上了很好的老师,他们对我的教诲,他们品质人格对我的影响,令我受益终生,没齿不忘。”2002年7月“一中百年校庆办”人员拜望方忠炳校友时,他取出珍藏五十年的县中1951届学生毕业照,饱含深情地一一介绍坐在前排的老师,流露出无限尊敬的神情。师生感情深厚、和睦相处,是县中具有很强实力的内在能源。
上一篇:1950:激情燃烧的岁月 ——回忆在母校永泰一中(县中)的二三事
下一篇: 忆在母校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