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传承百年风范,推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百廿校庆 > 母校叙忆

[母校叙忆

忆永泰县立初级中学

作者: 阅读数: 1774 发布时间:2022-04-17
48届校友陈石怀
永泰县立初级中学,建校于城东福善庵大约是抗战之时。福善庵是祀奉观音菩萨的庵堂,为尼姑勤修佛事之所,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尼姑庵”。此庵在清代曾是名胜古迹,每年暑夏都有文人在此避暑,或聚会吟诗。因为当时庵的周围都是园田,近对龙峰,远眺登高山,距离大樟溪也不远,是一个天然组成的绿色小世界。
选在这里建校是因为:一、自然环境清幽;二、庵前有一条大道通往福州及东南部各乡镇;三、可避市嚣但入市又不远;四、临近同仁中学便于教学交流;五、庵内佛事已冷落多年。
福善庵主要由一个正面厅堂和左右两边前后四个厢房组成。庵之前是一条大道,入庵门走几步登上台阶就到庵堂,福善庵之上祀有观音菩萨,厢房前为待客之处,后为尼姑生活之处。庵后有一高台,矗立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不知建于何时,也不知何人所建。校部设在此庵,庵堂作为办公之所,庵后楼房作为校领导及教师宿舍。
为教学需要,由张氏家族捐献出西边的李园,新建两座教学楼,各为两层,一座有四个教室,一座有十个教室,土木结构,共可容纳学生七、八百人。另由陈氏家族捐献出庵后李园,建作操场,可容纳二、三千人。并用相距不远的公爷庙,作为寄宿生膳宿之所,部分教职员工也住于此。公爷庙高大,有三层看楼,戏台下看场可容千人,学校纪念周活动都在此举行,也是公众观看戏剧和电影的场所。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大礼堂。
永泰县立初中,就在抗战之中国家财政困难之下,依靠大众的支持修陋补简,旧建新用而建立起来。虽然校内建筑设施不如私立同仁中学,但贫家子弟多入此校求学。因其是县办的公立学校,学杂等费用相当便宜。
教师由校长聘用,新旧兼收并蓄。国文科教师多有国学根底,讲解不多,但强调背诵。数理化等科教师多是从大专毕业,学有专长。 图画、音乐教师都有一技之长。黄长祚老师出于名家丰子恺之门,办过个人画展。音乐老师白寒,善唱高音;另一位音乐老师朱驹,擅长指挥。他们都是省抗战宣传队工作结束后留校任教的,曾分别为当时校歌写词、谱曲。
许多教师对学生作业相当重视,一一认真批改。尤其是国文教师十分重视学生作文,布置文题后,限一周完成交卷,文面上要求书写端正,段落分明。教师对每篇作文基本上都有旁改、眉批和总评。总评虽寥寥数语,但中肯而有启发性。较好的文章张贴在班上或全校性的墙报上,以示鼓励并供互相观摩。有一次,我被江郁堂老师叫到他住处,既肯定我写的一篇文章,也指出了这篇文章的毛病。这是很感人的。各个班级都在国定节日编出墙报,挂在教室外,有文有诗有画,是学生发表个人创作的园地。诗文都是用毛笔抄正,也是对学生书法的展示。每天下午课后至放晚学,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们在操场上或打篮球、排球,或跳高、跳远,或掷铁球,疲倦了还可以在几棵高大的樟树浓荫下休息。学校也组织了一些学生搞文娱活动,唱抗战歌曲,演时代戏剧,多次在公爷庙的戏台上公开演出,观众十分踊跃,既表现了学生爱国的热情,也是对抗战事业的贡献。我就在这个学校里沐浴着三年春风,受益匪浅。毕业之后,就从这里走向省城福州,迈进了新的里程,但母校的种种往事,都深深地使我感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