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0年县中的两三事
作者: 阅读数:
1537 发布时间:2022-03-11
50届初中校友戴建裕
虽说1949年8月11日永泰县城已经解放,但新社会万机待理,那个学期县中复课特别迟,直到10月中下旬才开学,以致同学们均无机会参与新中国成立的庆祝活动。校园内仍是那样沉闷,万马齐喑,甚至有的班级还发生过罢课事件。到了1950年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0年春,我在县中读初中三年级。学校发生的第一件事,是党的暖风吹进校园。学校的“必胜楼”前贴满了革命标语,“尼姑庵”的粉垟上绘上了巨幅的手握冲锋枪的解放军战士画象。上级派来政治教员陈文庆老师。同学们以出板报、黑板报的形式,揭露旧学校的弊端,批判旧社会的教育制度。选出了学生代表出席永泰县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选派部分同学随解放军剿匪部队,搞剿匪宣传服务。学校成立了教师和学生相结合的永泰县中校务委员会,由陈文庆老师任主任委员,林乃端、戴建裕两同学任委员,实行学生参加管理、老师参加劳动( 老师们除了教书育人,还要参加公益劳动进行思想改造),当时没有校长,校务会行使校长职能。
第二件事,是建立县中团组织。共青团在当时叫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简称青年团。1950年初夏,青年团永泰县工委,派出以廖福蘋为组长的建团工作组,进驻县中,工作组成员都是南下服务团的上海青年,有的年龄比我们还要小,他们待人热情,干劲十足,很快就和同学打成一片。经他们启发帮助培养,很多同学都写了入团申请书,到本学期末,县团工委批准一批青年(约7-8人)入团,并选举产生了青年团县中支部委员会,由林乃端同学任支书,戴建裕同学任组织委员、陈文庆老师任宣传委员。这是永泰一中的第一个团支部,也是永泰县(县委、县府机关除外)的第一个团支部。支部成立后要求入团的青年更多了,工作组就选派部分优秀青年,于50年暑期赴闽侯专区地委团训班学习,期限一个月。到50年秋末,县中已有团员约17-18名,这些团员都是各班级骨干,一般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件事,是抗美援朝参加军事干部学校运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暴发,9月美国侵入朝鲜,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运动在全国展开。县中的同学们演出话版剧,揭露美国侵略罪行,宣传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在同学中激起爱国主义高潮。12月1日中央军委和政务院《发布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决定公布后,县政府和学校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号召报名参加。县中、同仁两校同学纷纷响应政府号召,毅然决然投身参加第一期军事干部学校。估计两校都有30-35%的同学报了名(当时到县医院排队体检约有60多人,而当年两校的在校生总数仅210余人),经过层层政审、严格体检,最后上级批准录取10名,他们是:同仁的陈德馨、黄长兴、何素香、檀竟中、陈社根,县中的杨宜标、董敬舒、温明炽、林乃端、戴建裕。到了51年1月中旬学校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为这10位同学送行,并派两位老师护送到福州。
进入耄耋之年,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母校之恩,师长之惠,永志不忘。
虽说1949年8月11日永泰县城已经解放,但新社会万机待理,那个学期县中复课特别迟,直到10月中下旬才开学,以致同学们均无机会参与新中国成立的庆祝活动。校园内仍是那样沉闷,万马齐喑,甚至有的班级还发生过罢课事件。到了1950年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0年春,我在县中读初中三年级。学校发生的第一件事,是党的暖风吹进校园。学校的“必胜楼”前贴满了革命标语,“尼姑庵”的粉垟上绘上了巨幅的手握冲锋枪的解放军战士画象。上级派来政治教员陈文庆老师。同学们以出板报、黑板报的形式,揭露旧学校的弊端,批判旧社会的教育制度。选出了学生代表出席永泰县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选派部分同学随解放军剿匪部队,搞剿匪宣传服务。学校成立了教师和学生相结合的永泰县中校务委员会,由陈文庆老师任主任委员,林乃端、戴建裕两同学任委员,实行学生参加管理、老师参加劳动( 老师们除了教书育人,还要参加公益劳动进行思想改造),当时没有校长,校务会行使校长职能。
第二件事,是建立县中团组织。共青团在当时叫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简称青年团。1950年初夏,青年团永泰县工委,派出以廖福蘋为组长的建团工作组,进驻县中,工作组成员都是南下服务团的上海青年,有的年龄比我们还要小,他们待人热情,干劲十足,很快就和同学打成一片。经他们启发帮助培养,很多同学都写了入团申请书,到本学期末,县团工委批准一批青年(约7-8人)入团,并选举产生了青年团县中支部委员会,由林乃端同学任支书,戴建裕同学任组织委员、陈文庆老师任宣传委员。这是永泰一中的第一个团支部,也是永泰县(县委、县府机关除外)的第一个团支部。支部成立后要求入团的青年更多了,工作组就选派部分优秀青年,于50年暑期赴闽侯专区地委团训班学习,期限一个月。到50年秋末,县中已有团员约17-18名,这些团员都是各班级骨干,一般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件事,是抗美援朝参加军事干部学校运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暴发,9月美国侵入朝鲜,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运动在全国展开。县中的同学们演出话版剧,揭露美国侵略罪行,宣传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在同学中激起爱国主义高潮。12月1日中央军委和政务院《发布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决定公布后,县政府和学校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号召报名参加。县中、同仁两校同学纷纷响应政府号召,毅然决然投身参加第一期军事干部学校。估计两校都有30-35%的同学报了名(当时到县医院排队体检约有60多人,而当年两校的在校生总数仅210余人),经过层层政审、严格体检,最后上级批准录取10名,他们是:同仁的陈德馨、黄长兴、何素香、檀竟中、陈社根,县中的杨宜标、董敬舒、温明炽、林乃端、戴建裕。到了51年1月中旬学校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为这10位同学送行,并派两位老师护送到福州。
进入耄耋之年,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母校之恩,师长之惠,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