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传承百年风范,推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百廿校庆 > 母校叙忆

[母校叙忆

三月春晖慈母心 ——忆永泰幼儿教育先驱余玉莲老师

作者: 阅读数: 2021 发布时间:2022-03-15
校友檀心芬

我的母亲余玉莲老师,是永泰一中前身——育德女子学堂校友,解放前从福州幼师毕业后,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是永泰幼儿教育先驱。
解放前,永泰私立同仁小学(内设幼稚园)、同仁中学都是教会设立的学校,由美国美以美教会的传教士管理。其中马厝幼稚园就是我母亲创建的,其旧址就是现在的永泰城关幼儿园(解放前叫幼稚园)。
传教士来到永泰后,先在马厝对面依地势建成了一个很漂亮的长条型的红砖教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做礼拜的,另一部分是传教士起居、食堂和培训等活动场所。礼拜堂是德国式结构,门口处有一个尖顶的钟楼,三层楼高,堂内铺红色地砖,两侧是高大的半圆形窗户,室内明亮、空气流通。后来地势低的那部分被县医院占用,另一半礼拜堂在文革时被拆除。
盖好礼拜堂后,传教士在其对面买了马姓人家的地,盖起青砖三层楼,用于开办小学校。当地人称它为马厝小学,后改为同仁小学(见图1)。这座楼也是西式建筑,依山而建,所以前面三层后面两层,幼稚园就在二层,从校门口沿石台阶左拐上去,通过石栏杆,就进入幼稚园大厅,也可以从一楼走楼梯上二楼。厅内有一架风琴,摆三张幼儿使用的长方形桌子和许多凳子,墙上有黑板。大厅旁边有一个宽走廊,摆着两个沙盘供小孩堆沙玩。大楼靠山,在幼稚园附近利用土坡放上一个滑梯,滑梯后面山坡上有很多松树。在大楼旁边有一个小操场,升旗开朝会就在这里,操场上有一个小篮球场,还有一棵很粗大有点斜的樟树,解放初期为支援国家建设把它砍掉了。篮球场旁边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楼下饭厅楼上礼堂。厨房旁边还有一个食堂,墙壁上用墨笔字写着苍劲有力的“还我山河”大字。现在这些都不复存在了,已经被新的大楼所代替。
 
我母亲余玉莲(1901-1990)毕业于福州幼师,一生从事幼儿教育。她为人正直、诚恳,心地善良。解放前美国传教士伊芳廷每年回美国探亲,在美国募捐到钱款和衣物、食品(奶粉、巧克力)等,带回永泰分发给穷人和小孩。幼稚园收到巧克力后,我母亲没有一点私心。我和妹妹与其他所有孩子一样,在操场上排长龙队,一人分一个巧克力,那情景到现在我还记得。巧克力是正方长条形包着金纸,那味道好极了,用舌头舔舔舍不得一两口吞下肚。这是我第一次尝到正宗的美国巧克力,那味道,至今难忘。
我母亲教学非常认真。教学生识字,唱歌跳舞,她弹得一手好风琴,边弹边唱。圣诞节来临,她给学生排练节目,在大厅内用桌子搭起小舞台,小朋友很高兴唱着跳着。其中有一个小女孩跳得特别好,后来她上了师大音乐系,现在是高级钢琴老师,她叫张一宜。母亲教学非常公平,不搞特殊化,我上幼稚园时,与其他同学没有一点区别,考唱歌时一个同学在风琴旁唱给我母亲听,其他同学在门外等候,心里好紧张。这时她没有把我当儿子而是当学生;我也没有把她当母亲而是当老师,所以也一样紧张。她却像母亲一样爱着每一个孩子,使这些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
母亲特别富有同情心。有些家长很穷交不上学费,她不但不岐视他们,而且还会帮着向传教士说情,让孩子免费入学。解放前在她幼稚园里这些穷学生很多,有的坚持念下去,解放后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如魏维山(福建省协和医院著名泌尿科专家)、黄益民(魏维山的爱人,协大毕业,省教育厅退休)、张德平(水利部厅局级高工)、张思来(厦门水产学院教授)、张训祥(他是孤儿,福建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青岛纺织医院工作,小儿科专家。退休后享受离休干部待遇)、余则铎(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现永泰城关中学退休高级教师)、张一民(余则铎爱人,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林希平(水利部教育处处长,原先还有一张她在幼稚园沙盘玩堆沙照片,现在找不见了,张德平爱人)、杨东山(北京医学院毕业,省附属第一医院退休)、杨梅如(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在美国)、吴允都(清华大学地理系毕业,教授级高工)、吴娇英(安徽农学院毕业,高级教师)、陈瑞生(广州工学院毕业,教授级高工)、何绍先(永泰一中书记)、潘筱培(福州大学财经系主任、教授)、林光华(林业部高级工程师)、林秀华(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陈宝新(福建师大毕业,高级教师)、袁英(福州机电学校毕业,南平军工厂)、袁杰(中专,市工商局退休)、杨应明(福州卫校毕业,福州儿童医院退休,妹妹杨应基在福州)、张一尘(泉州师院毕业,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陈钦儿(泉州师范毕业,在三明)、黄淑贞(县政府退休)等等。
解放后,同仁小学与鹤皋小学合并改名为永泰实验小学,她继续在实小幼儿园工作,一生奉献给幼儿教育。刚解放不久,很多青年人由于穷没有机会上学,政府开展扫盲运动(为此邮政总局曾专门制作解放初期扫盲运动特种纪念邮票),我母亲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和小学同仁,利用小学的教室,办夜校,挑灯夜战,教青年男女认字写字。这些年青人学习热情很高,来时都要带火把(所谓火把,把若干竹条拧成一长条,晒干,晚上走路时点上火照明,下课后他们举着火把回家,也颇为壮观)。到晚上十点母亲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这些年轻人由于提高了文化,在工作岗位上表现都很出色。解放前,妇女受岐视,很少机会念书,有一个叫林月香的童养媳,上了夜校,进步很快,她被提干到城关镇政府做妇女工作。
解放后,由于母亲热爱幼儿教育工作,辛勤耕耘,1956年获得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1957年3月7日,参加永泰县教育工会召开的县教育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见图2);同年3月28日参加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见图3)。1958年肃反后期,陈某某逼她承认是国民党骨干分子,她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开除公职,由街道监督劳动。当时街道组长陈淑贤说,余先生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会是历史反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得到平反,但已到耄耋之年。感到欣慰的是,经过拔乱反正之后,永泰实验小学的师资、校舍都得到大力发展,招收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近,永泰实验小学1959届学友陈奕良写了一首关于余老师的诗,这是晚辈学子对这位幼儿教育老前辈的一种缅怀和敬仰!诗录于后:
永泰幼教先驱余玉莲老师颂
     如玉清莲净植娑,童怀坦荡爱弦歌。
      心慈化雨浇花艳,情炽燃灯把笔①多。
      不意膺荣连祸水,且欣甄别仰金科②。
寿登耄耋香飘远,喜望黉宫灿若珂。
 
(注:① 把笔,指解放初余老师积极参加扫盲运动,帮助青年识字写字。②金科,喻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纠错平反政策。)
【作者附记】
 1、标题余玉莲个人照,摄于1935年或1936年。
 2、文中提及的学生及其毕业学校等信息,只是个人记忆,未经核实,不准不全,仅供参考。
 

上一篇:八角楼春秋

下一篇: 教师蓝士姑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