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传承百年风范,推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校务公开 > 重大决策

[重大决策

永泰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 樟教[2016]1号

作者: 阅读数: 4312 发布时间:2016-03-21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三五”时期我县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现制订《永泰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县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致力绿色崛起,建设美好永泰”的战略部署,不断深化改革,服务发展,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为我县“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学校德育不断加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持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完成中小学德育测评工作,县教育局被评为“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活动持续深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推进,学生法制观念与公民意识得到加强。广泛开展传统文化与乡土文化教育活动,并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新领域,“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全面推进,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十二五”期间,有7所学校获福州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荣誉称号、12所学校获福建省“书香校园”荣誉称号。
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制订《永泰县示范性幼儿园评估办法(试行)》、《永泰县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试行)》,积极开展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作,“十二五”期间共认定13所幼儿园为永泰县示范性幼儿园,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覆盖率从“十一五”末的2.5%提高到目前的34.15%。东门幼儿园实现独立建制。大洋、同安中心幼儿园园舍独立,所有乡镇中心园全面改造并完善设施设备。同时,发挥优质幼儿园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公带民”和“结对帮扶”活动,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整体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持续开展民办幼儿园整顿工作,发放10所民办幼儿园办学许可证,对民办幼儿园开展定级评估,不断提高规范化办园水平,促进民办学前教育有序发展。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巩固提升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全县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8.3%,初中毛入学率达101.8%,三类残儿入学率达98.59%。通过城乡区域教育对口帮扶、区域内学校捆绑带动、教师轮岗交流、优质教育资源网上共享、优质普高招生指标校际分配等有力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校布局规划,永泰十五中并入永泰三中。积极创造条件,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群体的关爱和教育管理,积极配合县委政法委成立永泰县青少年学生关爱服务中心。特殊教育加快发展,县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福建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2015年,我县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普高教育趋向优化。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3%。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稳妥推进,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等不断优化,学生培养与成长空间进一步拓宽。推行永泰一中“定向生”政策,促进生源均衡分布。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永泰二中、三中升格为省二级达标中学,城关中学升格为省三级达标中学。
职业教育巩固提升。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永泰职业中专学校和永泰城乡建设职业中专学校实现资源整合。加强技能教学,优化专业设置,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社区教育全面展开。依托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永泰工作站成立了永泰县社区学院,整合社区各类教育资源,初步形成以学院为龙头、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乡镇社区教育学习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我县被省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确认为福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樟城镇社区学校“樟城三状元文化讲坛”被确认为第一批“福州市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永泰终身学习在线平台,群众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学习氛围日益浓厚。
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十二五”期间,通过校安工程、扩容工程、新区学校建设、薄弱校改造、幼儿园改扩建等渠道,新建、改扩建、加固校舍总面积达9.8万平方米,处置闲置校舍达5.5万平方米,总投资1.58亿元,择址新建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东门幼儿园。全县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仪器、图书等设备总价值7422万元,比“十一五”末增加5754万元;中小学校可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共4615台(中学生机比达6︰1,小学生机比达8︰1),现有多媒体设备791套,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
  教师队伍素质持续提升。持续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入。推进教师轮岗交流,“十二五”期间,全县教师参加轮岗交流达1178人次。教师绩效工资制有效落实。统筹城乡教师培训,推进研训一体,拓展校本培训。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提高到小学98.51%、初中96.09%、普通高中98.35%、职教89.08%、幼儿园98.58%。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7%,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2%,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3.4%。“十二五”期间,共招聘249名各类新教师充实到相关学校。
教育惠民政策全面实施。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区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政策。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实施住宿费补助,落实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及城乡普通高中低保家庭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和中职在校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完善学校食堂管理,“免费营养早餐工程”得到有效落实。“十二五”期间,共发放各类惠民政策资金达1.65亿元。
 “十二五”时期,永泰县教育事业取得较大成就,但与一些教育先进县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服务“致力绿色崛起,建设美好永泰”的发展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教育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推进素质教育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及实施过程还不能完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二是教育发展水平不够均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各类教育发展不够协调,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满足本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还有困难;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对接产业发展,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有待提升。四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平衡,学科结构有待优化,引领全县的名校长、名教师不足。五是教育经费投入仍然不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学校规划布点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现有教育经费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
二、“十三五”期间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确定的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实施国家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任务,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县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发展多样化特色化优质高中阶段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立。
1.学生培养目标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富有坚定理想、爱国情怀、时代精神、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艰苦奋斗优良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强化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识结构优化,行为习惯良好,社会实践体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加强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事业发展目标
学前教育。全县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不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形成“以公办园为主体、民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格局,基本满足社会对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实验幼儿园、东门幼儿园分别创建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城区幼儿园全部实现从小学剥离独立,城峰、梧桐、嵩口、葛岭、大洋、赤锡、白云、清凉、霞拔等乡镇中心园独立建制,并办成农村示范性幼儿园,其他乡镇中心园园舍相对独立,引领辐射村级办园。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扶持建设一批较为规范的民办幼儿园。
义务教育。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以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为重点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七率”(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三残”少儿入学率、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小学按时毕业率、初中按时毕业率)均达到省级指标要求,实现适龄少儿全部接受义务教育的办学目标。
高中教育。至2020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的比率达到98%以上,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6%以上,普职比例基本合理、协调发展,进入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阶段。一中建设成省一级达标学校,城关中学建设成省二级达标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办好特色专业,做大做强我县品牌职业教育专业,城建职专争创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3.学校建设目标
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规划。至2020年,全县初中调整为17所,小学完小以上调整为41所。扩容建设第三实验小学,建设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筹建旧城区幼儿园、南区幼儿园、小东坑幼儿园、南区刘歧小学、小东坑小学和中学、南区中学,满足城镇化进程和新区发展需要,提高适龄少儿入学率、幼儿入园率。根据校舍安全保障机制要求,定期对不安全校舍进行鉴定并加固改造或重建,全县中小学校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4.社会服务目标
拓展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落实各项施农惠民政策,有效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教育经济负担,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优惠教育的需求。关注社会处境不利群体,保障每个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重点解决经济困难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学生课后托管规范有序等问题。完善终身教育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等平台作用,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终身学习形式。继续加强农村文技校建设并积极向社区教育点转型,开展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加强扫盲工作,进一步健全扫盲工作机制,到2020年,全县成人文盲率降低到5%以下,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0.6%以下。
三、“十三五”期间全县教育发展重点
(一)实施义务教育薄弱校改造工程
根据《永泰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 》,“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0548万元改造永泰四中、嵩口中心小学等84所农村中小学厕所、运动场地、门房及附属设施,添置中小学课桌椅、图书、教育信息化设备及教学实验仪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全面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2020年,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99%,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75%;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95%,具有研究生学历达到6%;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10%,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力争达到8%。深入开展“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与评选活动,培养特级教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20名以上,培养省、市级优秀校长20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60名以上,市级优秀骨干教师100名以上,县级骨干教师600名。贯彻落实省、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统一城乡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标准。加强农村紧缺学科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生管教师与校医配备。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大力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三)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
深入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科学落实国家和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各类课程,完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深化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抓好:一要进一步做好课程改革综合实验和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研究课改方法,推行小班教学,增强课程与教学的选择性与多样性,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效益,提高课改质量;二要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发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制,研究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体系,建立教学质量诊断、反馈指导和改进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开展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要加强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扶持和指导,通过“教师轮岗”、“送教下乡”、结对子帮扶或对口支援等活动,带动促进薄弱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充分利用现有县、乡、村三级培训教育资源,开展灵活多样、有针对性的农民工引导性培训和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与新增劳动力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发展智力型、技术型、创新性、管理型的劳动力服务。发挥县职教中心、社区学院、城建职专及广播电视大学有效培训和继续教育作用,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适用型人才。积极创建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机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氛围,全力提升劳动者素质。
(五)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坚持应用导向,稳步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全面提高全县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完善优化教育资源库建设,接通省教育厅资源库平台,实现构建多位一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十三五”期间,为全县46所中小学配备教学录播系统设备。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研究,建立完善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一体化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2016年全县农村完小中心小学、独立初中全部实现“班班通”多媒体设备进教室。2018年前,投入900万元用于采购电脑,筹建各中小学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校园网、校园智能广播网。建立全县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全县教育资源共享。大力推进远程教育“班班通、堂堂用”工程,远程教育设备每周用于教学的时间不少于20个学时,定期组织专家送教下校、培训指导,推广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应用水平和效益。到2020年,全县中小学实验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达到部颁标准,城区8所中小学、17所农村初中和20所中心小学达到省颁Ⅰ类标准。
四、“十三五”时期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策略
(一)以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为重点,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
健全学前教育发展体制。全面落实《福州市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完善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加大公共财政保障力度,落实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建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建立以乡镇中心园为核心、辐射各行政村幼儿园的区域管理模式,实行经费使用、教师调配、教学教研、教学玩具配置、教师考核、质量评估等方面的统筹管理。落实学前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
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推行普惠性办园模式,通过改造提升一批条件较差的公办幼儿园、新建一批乡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扩大具有公办性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优先安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用于公办幼儿园建设,偏远的农村小学可附设学前班。加快推进附属幼儿园与小学的分离进程。
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举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学前教育机构年审制度,从办园条件、安全管理、食品卫生、保健措施、教育活动等方面加强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常规管理和检查指导。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和管理力度,制定民办幼儿园扶持优惠政策。制定“分类定级、成本核算、家长合理分担”的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建立完善依法取缔无证办园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培养壮大幼儿教师队伍。加大公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力度,及时补充幼儿教师。开展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学前教育的培训工作,多种途径拓宽幼儿教师的来源和培养渠道。加强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通过以园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全面提升保育教育质量。坚持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防止“小学化”倾向。探索名园带民园、名园帮农园的模式,有效提高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切实缩小园际和城乡的差距。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省、市、县(市)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作,落实示范性幼儿园升级奖励制度。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构建以社区为依托、以幼儿园为核心的0-3岁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与服务网络。
(二)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创设育人环境,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帮扶政策机制,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关爱弱势群体和低保全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的教育体系。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倡特色办学。深化中考中招制度改革,完善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等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考试体系,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发展。建立健全校际均衡和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切实缩小校际和城乡差距,大力扶持薄弱校办学,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发展。
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推动县特殊教育学校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深化特殊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合作育人的融合教育机制,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特殊教育教学研究。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至每生每年6800元,达到普通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8倍。
(三)以增进多样化和特色化为重点,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发展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定向生比例。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围绕学校特色教育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及与之相适应的拓展性课程体系,有效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关注学生差异和优势潜能,建立和完善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充分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建立校本教研基地,开展联片教研、区域教研活动,加强对学校教学的专业引领。建立教学质量诊断、反馈指导系统,定期开展课改专项调研和阶段评估,强化教学质量监督管理。
  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发展方式,以学校特色学科和特色文化为支撑,通过构建特色建设平台和制度创新平台,使全县所有普通高中初步形成各自办学特色,努力营造“一校一方案、一校一路径、一校一评价”的良好格局。
(四)以深化校企结合为重点,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科学规划专业设置。逐步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机制,加强县城建职专省、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和示范专业点建设,打造精品专业,县城建职专年在校生稳定在3000人左右。
增强职业教育活力。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各行业企业建立客座专业教师人才库和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检查评估。
突出服务农村发展。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和综合利用,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通过改革招生制度和教学模式,加大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满足广大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五)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重点,加快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完善终身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县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机构组织,制定终身教育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终身教育发展格局。健全以政府为主、多元投入的终身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服务机构,建设一支以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终身教育队伍,到2020年,共培养19名社区教育专干、21名社区教育兼职人员、313名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将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事业单位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创建评估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
  构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整合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各类社会教育和培训,建设广覆盖、多形式、多层次、更便捷的终身教育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完善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社区教育学习点三级一体的城乡社区教育网络,积极创建省、市级社区教育示范点,到2020年,全县建成1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1个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县乡镇(街道)、村(居)和社区教育基地全面建成,社区教育学习点在全县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
  整合开发终身教育资源。统筹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向社会适当开放学习场所和教育设施,面向社会成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活动。依托电大系统资源,构建全县开放式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永泰终身学习在线”作用,开发优秀精品的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特色课程。积极开展与社区居民社会生活、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医疗保健方面密切相关的各种教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更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生活品质提供服务。
五、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在城乡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支出、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要健全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制,完善考核和问责机制,落实政府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制度。要加强教育管理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实为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更宽松的政策支持,创造更灵活的发展空间。
坚持依法治教。认真实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科教兴县”战略,努力建设教育强县,落实义务教育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办学、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政府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担负起实施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教育经费、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责任,深入推进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乡镇政府要积极承担起本地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办学责任,组织适龄少儿接受义务教育,负责本地学校建设相应配套资金的筹措和项目的组织实施。村(居)民委员会要在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支持学校办学。乡镇与村(居)要共同负责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要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办学行为,推进学校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要健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加强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提高教育政策的执行力与保障力。
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办学治校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健全发展中青年教师入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校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惩防体系,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教育公平、公开、公正,坚决惩治腐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加大教育投入
继续加大县财政教育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建立和完善学校公用经费和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长效保障机制,确保按时足额拨付。中小学(含幼儿)教职工工资严格按照国家的工资标准发放,依法确保全县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和保障机制。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全面落实各类教育惠民政策。落实特殊教育免费教育政策,确保家庭贫困(低保)学生和特殊群体少儿能够完成学业。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多渠道多方面筹措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加大中小学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力度,有计划地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扩容工程、薄弱校改造、城区新布点学校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5.38亿元,重点建设城区新布点学校和农村乡镇初中、中心小学校舍,满足城区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使全县中小学校舍符合抗震设防需要。五年计划新建、改造初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含宿舍、食堂)15.8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4.21亿元;实施普通高中扩建和达标配套建设工程,提升完中和职校的办学水准,永泰一中创建省一级达标校;城关中学创建省二级达标校,计划投资2500万元;计划新建高中和职校校舍2.4万平方米(主要为功能性校舍),提升高中(含职校)办学水准,计划投资7300万元;建设青云中学、城峰中心小学等10所学校田径场,计划投资3000万元;加大教育信息化装备工程投入力度,计划投资1400万元。
强化教育资金监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教育经费安全、高效、规范运行,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坚持教育收费公开公示,规范代办收费程序,杜绝教育乱收费;坚持教育建设专项资金专户专账管理,规范运行,严格工程资金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廉洁从教意识,规范从教行为,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切实提升师德师风水平。
加大教师培训与名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创新培训模式,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推进校本研修,把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队伍体系。加强对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管理,设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录工作,畅通教师入口,建立常态化的人员补充机制。提高教师入职门槛,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的引进、交流和不合格教师的退出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轮岗交流、跟岗学习制度。调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将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条件,为广大教师职称评审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师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和导向明确的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健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课程。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系统,启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系统建设,逐步推行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化管理。
积极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努力培养适应海西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切实抓好中小学生诚信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坚持贴近未成年人思想实际,贴近未成年人生活现实,贴近未成年人群体的原则,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新体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深入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生的体质健康优良率逐年提高。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等薄弱学科建设,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内容,不断增强学生艺术素养。继续加强永泰教育艺术团建设,增设器乐分团,打造具有鲜明永泰教育系统特色的艺术团。积极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确保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自主发展一项艺术特长。全面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网点学校建设,三年内全县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学校小学不少于6所、初中校不少于4所、高中校不少于3所(其中女子足球开展学校不少于4所)。每年新建整改足球场地2—3个,到2020年全县校园足球场地达到13—18个。
(五)强化安全保障工作
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教育。着眼新形势下的学生心理行为特征和安全保卫工作要求,拓宽渠道,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自救自护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日常安全保卫工作,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学校领导、教师、保安三位一体的责任机制,持续开展校舍、消防、饮食卫生、危险化学品、用电等隐患的排查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网络平台、校内安全视频监控平台。加强平安先行校园的动态管理和跟踪指导,努力为师生创造安全稳定、和谐融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充分考虑社会各种不利因素对校园安全管理的影响,根据“一岗双责”及时修订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有效预防、妥善处置校园各类突发事件。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切实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定期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全面提升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同时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建立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健全定期研究、分析评估、预警报告工作制度,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净化校园周边治安、交通、商业、文化娱乐环境。加强校园及周边巡查,防止不法分子和精神异常人员滋扰校园、侵害师生。
附件:永泰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
 
 
                                 永泰县教育局
                                    2016年3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永泰县教育局办公室                              2016年3月2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