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重要论述】32
作者: 阅读数:
2024 发布时间:2021-09-28
为什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丢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2020年4月,一部由西方媒体推出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用59分钟的时长,讲述了“诗圣”杜甫跌宕起伏的59岁人生,将他与但丁、莎士比亚比肩。该片推出后,很快引起广泛关注。1000多年过去了,杜甫和他的诗歌在世界上仍然圈粉无数。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具有如此跨越时空的非凡魅力,为什么仍然需要继续传承和大力弘扬呢?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仅有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还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虽遇到过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厚植根基、站稳脚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今天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古往今来,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往往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中华民族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比如,盛世大唐国富民强,中华文化魅力远播,那时候通使交好的国家有70多个,都城长安里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在新时代,只有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敬畏,多一份珍惜,多一份思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能简单复古,也不能盲目排外,而是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要做好创造性转化,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要推动创新性发展,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要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知识链接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这个魂不能丢,这个命脉绝不能割断。我们要以时代精神赓续优秀传统,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2021年9月28日
永泰一中 党总支宣
2020年4月,一部由西方媒体推出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用59分钟的时长,讲述了“诗圣”杜甫跌宕起伏的59岁人生,将他与但丁、莎士比亚比肩。该片推出后,很快引起广泛关注。1000多年过去了,杜甫和他的诗歌在世界上仍然圈粉无数。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具有如此跨越时空的非凡魅力,为什么仍然需要继续传承和大力弘扬呢?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仅有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还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虽遇到过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厚植根基、站稳脚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今天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古往今来,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往往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中华民族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比如,盛世大唐国富民强,中华文化魅力远播,那时候通使交好的国家有70多个,都城长安里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在新时代,只有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敬畏,多一份珍惜,多一份思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能简单复古,也不能盲目排外,而是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要做好创造性转化,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要推动创新性发展,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要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知识链接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这个魂不能丢,这个命脉绝不能割断。我们要以时代精神赓续优秀传统,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2021年9月28日
永泰一中 党总支宣
上一篇:【党史百年·重要论述】27
下一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