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 以静修身
永泰一中道德讲堂:
宁静致远 以静修身
永泰一中 侯林容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宁静致远 以静修身》。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是人们作文技巧常求要领之一;动若脱兔,静若处子是做人举止的理想状态之一。
静者,止也。《易经》中有“坤至柔而动以刚,至静而德方”的说法,这阐扬的是儒家伦理;孔子说“智者动,仁者静”,讲的是立身处世的规范。从哲学观点看,动静乃相对而言,万事万物都无时不在动,任何一种静止状态都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动与静的辨证法,在各种类型的艺术中都有。书法中的“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绘画中的“方拟去而忽来,乍欲行而若止”,音乐中的“凝绝不通声暂歇”及“此时无声胜有声”。王安石曾经集前人名句成联“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两句境界转换,动静相映成趣,不失为“巧对”,但他的“一鸟不鸣山更幽”却大受贬斥,被认为是死句。因为只能使人感到自然的一片幽冷死寂,失去了生动活泼的情味。我们或可据此得出结论,所谓的静,其实有动孕育其中,艺术中写“静”易为而难工。
生活中求静是难得的享受,学问中有静是进步的阶梯,因而“静”更应成为追求的目标,所谓“一动不如一静”。民谚有“老不读《三国》,少不读《西游》”之说,取“老要张狂少要稳”之意。为人之初,学问之始更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因为:
一、静是思想的前提。乔治•桑说:“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李白的《静夜思》把安静与思乡紧密结合,张九龄的“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把安静与思念升华。而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的帕斯卡尔则明确告诉我们——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你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你死命。但只要你会思考,纵使宇宙毁灭了你,你却仍比致你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你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你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宣言,这是多么自信负责的表述,这是多么高贵无上的思想。因此,除了安静地思考,你别无选择。
二、静是成熟的标志。成熟的人的幸福,并不在于风流、游乐与纵情欢笑这种轻佻的举止,更不在于颂扬、阿附与颐指气使这种廉价的言谈,而在于坚忍和刚毅。换言之,在于由内而外的“静气”。这种静气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风度,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从容,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淡定。这种厚重如山的成熟,是不经雕琢毫无掩饰与做作的自然流露,是决无卖弄不事张扬与炫耀的铁肩担道义。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他们之所以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钱钟书先生说的“文章因为没有内容才写得花花绿绿”也是指成熟与成功的本质是平静和素朴。
三、静是文明的体现。温良恭俭让,温文尔雅,谦谦君子,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玉树临风,静女其姝这些表现良好的修养与气质的词语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静”的要义,表明“静”与文明的密切关系,即所谓“秀外慧中”。在公共场所不随波逐流的安静,在喧嚣浮躁氛围中的平静,在尔虞我诈患得患失间的宁静,在锱铢必较睚眦必报的利益面前的冷静,以及那先人后己问心无愧后的清静,甚至不言自威的肃静,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寂静都是道德与文明的不同途径不同形式的表现。可见,典雅的风度礼仪决不是简单地学习效仿,也不是仅仅讲究形式的例行公事和一种机械的动作,它是与人自身的修养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人良好的内在素质、高尚的文化道德修养的外化和表现。
四、静是智慧的结晶。我们常说话语为银,沉默是金或者说话语有限,沉默永恒。法国人说话语是掩盖思想的艺术,是窒息并中止思想的艺术。中国人讲言多必失,逢人只说三分话,虽然有中庸的嫌疑却是进退得体的依据。熟谙人生王国的苏格兰作家卡莱尔高叫着“沉默,比群星还高,比冥府更深!沉默,高贵的沉默者,他们散布在四面八方,在各自的城乡,在沉默中思想,在沉默中工作……”在安静里品味那独处的乐趣,是不同于群居的个性化体验,是对个体生命的有尊重意味的咀嚼。在清净里读书享用那满室的收藏看那四壁的星光,放飞思想,让心灵在虚空里漫步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质量。
“静”是如此的可贵,我们每个人都应与之为伴。它不是“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虚无,而是人生的历练和修养。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用“静”来取代内心的空虚和杂乱,你会发现它不是镜花水月般的虚幻。
首先,只要我们正视自己、了解自己,对自己负责,安静的氛围就会如约而至;只要我们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对他人关爱,平静的感觉就会如影随形;只要我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对生命认真,清静的乐趣就会深入骨髓。
其次,要排除杂念,一心向学。人各有异,不能一律,人之内心,各如其面,亦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能静一分钟,收获一分钟的静谧,能静一节课,收获一节课的效益,能静一天,收获一天的惊喜,能坚持一辈子,一生就是传奇。
第三,凡事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长此以往,静心常存,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不致鼠目寸光,见识短浅。
第四,要不断自省,戒骄戒躁,志存高远,从善如流,见贤思齐。使他律变成自律,习惯变成修养。
总之,我们一中人要养静气、养正气,那样我们就会自豪地讲:
瞻顾前迹,觉魁星常至,功业不朽;
展望未来,当声誉日隆,伟业再兴。
上一篇:曾海方副县长参加永泰一中教研活动
下一篇: 永泰一中道德讲堂第一讲活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