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传承百年风范,推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百廿校庆 > 母校叙忆

[母校叙忆

回眸风雨中

作者: 阅读数: 1395 发布时间:2022-04-08
76届高中校友
 八角楼拾遗
   在永泰一中念过书的人都知道八角楼的名气。八角楼始建于二十世纪初,为当时美国传教士、学校主理史密斯所创建,因其外形八角而得名,更因其美国式的建筑风格而引人注目。八角楼与联奎塔遥遥相望,四周有土制环形跑道,是平时体育课的主战场,更是每年一次校运会的主赛场。我进入一中学习只有两年时间,说其短很短,我当时在高中四班,就是实验楼的楼下左侧那一间的教室。第一年的校运会开幕了,最让人激动人心的是田径赛,就在八角楼的圆形跑道上进行。比赛之前,班委开了会,要求凡是不参加比赛的同学也要到八角楼参加鼓劲,也就是当啦啦队员。凭我这个头,当然只能当个喊加油的队员。在那个年代,当班级运动员也是有待遇的,首先得到的是两块馒头和些许糕点,我们也喊叫的很累,可这些与我们无缘,在那饥饿的年代里,对馒头总是垂涎三尺。实在家里太穷,兄弟姐妹又多,我一周里只有半斤多一点的大米,其余全是地瓜米,每周不到5角钱的伙食费,由于个头小放学到食堂常常挤不过人家,甚至炖罐被弄倒了,当晚也就只好挨饿了。那个年代的记忆,就像一根钉子扎进我的心灵,始终有切痛的感受。那个时候不想别的,更没有什么志向,只是常常想着有白米饭吃,有鱼有肉有菜,就心满意足了。运动会一般三天,各个班级还互相攀比,而那时也没有什么,都是计划经济,有钱也不好买到东西,作为看客我们只能绕着八角楼看风景,甚至想跑回宿舍躺在床上更轻松一些。
  八角楼是原先永泰一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学生们想去的地方,转眼间已经几十年了,八角楼也因风雨变迁,一去不复返,然而,留在我心底的八角楼依然是红砖黑瓦,十分别致的小洋楼。有人认为,拆掉八角楼十分可惜,因为她见证历史,也有人认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历史发生变化,前进的车轮总要把“八角楼”碾成了“回字楼”,因为她比八角楼高而大,长而宽。尽管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高中的生活,依稀可见,绿树掩映下的那座沧桑的八角楼,仿佛在述说着永泰一中百年风雨洗礼的巨变。
 
大食堂隐忆
  那个年代念高中,读书氛围实在不敢恭维。很多时候不是去念书而是混日子,现在想想实在对不起父母,他们节衣缩食供我去念书,居然要么搞阶级斗争,要么无所事事,我个头小又来自农村,批斗之事是参加不了,也不像“志高气昂”的城里人,常常是找个角落看热闹。什么“三青党”,“阶级异已分子”等等,校长成为学生攻击的对象,老师也常常被戴上高帽跪在舞台上,“批斗者”都是“最高指示”之后,言词激烈,声势汹涌,仿佛“深仇大恨”,这样的环境还能读书吗?当然,作为我不关心这些,我最关注自己的问题。食堂每天三次,必去无疑。一中食堂在跑道下面,和礼堂合二为一。平时既是开会的地方,也是师生用餐的地方。记得,我刚进一中时,第一次走进这个食堂总觉得渺渺茫茫,礼堂后面就是厨房,那蒸笼一层又一层紧叠上去,让人看后想到父母亲常讲的大跃进时期的“大食堂”。苦的是,不是食堂问题,而是下课后为了找到自己那个不起眼的炖罐,那真是“呕心沥血”,千辛万苦,方能在数千个饭罐中找出来。肚子本来就咕咕叫,个头又十分有限,常常被人挤到边上去,有时眼看到了自己的那盒饭罐却无法靠近取走,愣是站在一边。
  有一次,我们结束了一天课程直奔食堂,工友们刚把蒸笼放下,同学们就蜂拥而上,个高的人在这显出了优势,只听的哗哗之声,移动着饭盒。我那时还没有饭盒而是用大牙杯替代,我在对面发现了自己那杯子,正要挤到那边之时,有个大个的同学从背后硬挤进来,大手一伸叼起自己饭盒,就在他叼的刹那,把我的那杯子碰倒了,饭已经洒在蒸笼上,我正叫着,他仗着个大的优势说:“倒了怎么了?”用他那凶狠的眼睛盯着我。我欲说不能欲哭不得,心里已经明白,今晚又要挨饿一整夜了。虽然过去了几十年,至今想来依然阵阵心酸。因为这一幕已经深深地烙在我心灵,就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疤。
   现如今的一中食堂宽敞明亮,桌椅整洁一新,学生们就像在宾馆里用自助餐一样,挨个从窗口走过,点自己想吃的饭菜,然后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慢慢地享用。看到眼前一幕,不禁激起我心里无限的波澜。时代进步了,生活提高了。我想,在我读书那个时候,如果也有今天他们那样的生活和生活环境,也许我的书也会念的更好一些。人不可能只活在回忆中,更应当把过去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不断地向前看,才能与时代接轨,跟上前进的步伐。永泰一中的旧食堂,刻在我脑海里,就如同大海上的一个错置的航标,导航了我们那一代不堪回首的往事。饥饿是残酷的,而残酷的记忆却是深刻的。
大航船鹰扬
  巍巍联奎塔,浩浩大樟溪。在那大樟溪与清凉溪的交汇处,如今已崛起一座新城,夜幕下霓虹闪烁,流光溢彩,与对岸的江滨公园汇成一座不夜的山城。永泰不再是过去那种“火笼当棉袄,竹蔑满墙倒,地瓜当粮草”的历史,永泰一中就足以佐证。
  一百二十年前,永泰一中在永泰这片土地上诞生了。那个时候的永泰一中与今日之一中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1902年的格致学堂到后来的育德、同仁、初级中学,再到今日之永泰一中,历经了满清、民国、共和国三个时代,栉风沐雨,继往开来,薪火传承,春华秋实。从现在的一中大门走进去,心里就会想起往日的校园,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母校,其实是错的,母校是留在我们学子的记忆里,无论搬到哪里都传承了母校的精神,母校越来越美,越来越有现代的气息,正说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倘若现在还在“格致”的风格里,学子们会有热爱的冲动?而换上新装,靓丽可人就不喜欢吗?现在的教学楼在绿色的校园依次摆开,黄的墙,白的墙,红的墙,各式各样,相间其中,色泽鲜明,琳琅满目,加上绿树、名花的点缀,仿佛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则会静心凝神,效率撮升。综合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实验楼、餐食楼一应俱全,校园雕塑、校史文化墙、地理园、生物园、天像馆、塑胶球场等等风格各异,如同一颗颗生辉的明珠串在一起,在绿色通道的连接下,组成了一幅又一幅清心怡人的风景画。每一处每一点都是他们用心构建的精品,眼下正值丹桂飘香季节,走进一中校园一股清香在弥漫,就会迅速沁入你的心脾,随着琅琅书声,如同涓涓甘泉在心底流淌起来。大樟溪、梧桐溪、三毛溪、富泉溪、清凉溪五溪汇聚。垱洲坂却因一中而旧貌换新颜,也因一中而璀璨生辉,更因为一中的桃李满天下而声名远播。
今日一中,如同在大樟溪上起锚的航船,迎着时代的春风,驶向波澜壮阔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