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传承百年风范,推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

“师德师风”大家谈 | (九) 新时代师德内涵

作者: 阅读数: 1120 发布时间:2020-05-02

三尺宽讲台,笔书记春秋

杏花满桃李,用匠心者成

 
 

 

 

数学与信息学院院长    郭躬德教授、博导

 

国运兴衰,教育是关键;教育成败,师德是根本。师德不是抽象概念,更不是泛泛而谈,为师德注入匠心,以“工匠精神”丰富师德建设之内涵。教育不该是效率和标准相统一的工业化生产;教育更应像匠人慢工出细活,教师应是“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深入学生的心灵,独运匠心,以达“立德树人”的任务。

 

 
 
 
 
 
 
 
 
匠心,首先是一颗政治方向正确之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同志准确把握了时代特征,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新时代中国的教育指引了方向,教师应“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向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等论述切实有效地指导教师的价值追求。教师应坚守育人本心,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匠心,应是一颗坚守自律之心
 
 

 

教育工作对比这个娱乐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是是枯燥、单调的,教师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用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保持坚守自律之心,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守教育信仰,强化自律意识,敬畏规则,遵守规范,不妄顾学生的成长,去除浮名,追求纯粹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保持一颗清醒之心,不被欲望所捆绑。

 

匠心,应是一颗精益求精之心
 
 

 

工匠精神强调唯有专心致志、艰苦求索,不断实践和琢磨,才能实现真实的精益求精。荀子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古代工匠的求索之心来阐述学习之道。教师应将教育作为自己终身热爱的事业,专注、执著于教育教学,对教育技巧、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亦如雕琢一件精品,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精细雕琢,臻于完善。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地修正失误,探索研究,总结经验,提高个人专业和职业素养,力求精细和极致,把教育打上鲜明的人格魅力,必能感染学生。“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庖丁的解牛不仅仅是技艺上的熟练精通,而是探求解牛的规律,从而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师应探究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匠心,应是一颗推陈出新之心
 
 
 

 

鲁班木工技术的发明创新,毕昇活字印刷术的改良,蔡伦造纸术的革新等,古代工匠的发明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是新时代师德建设不可忽视的内涵。教师要放眼看世界,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吸收和感悟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前沿的新理念。

 

匠心,应是一颗充满情怀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情怀要深”,就是说,教师要做一个有深广情怀的人。何为情怀?情怀是一种超脱本我、惠及大众的境界。这是一种“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是家国情怀;这是一种“超脱自我,心系学生”真切地为学生的成长而负责的师生情怀;这是一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育情怀。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新时代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三尺宽讲台,笔书记春秋,杏花满桃李,用匠心者成。

 

 

以良好的师德师风 

做学生成长的摆渡人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欧阳松应教授、博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师德师风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要求“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教育无它,唯爱与榜样

新时代的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

 
 

 

当今社会,时代迅猛发展,新旧知识更迭迅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囿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只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更要抓住时代特点,跟着学生一起学习,用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拼搏精神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起学习,攀登知识的高峰。

 

其次,应当牢牢把握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高校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行动等活动,都展现了学生的风貌和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而学生的这些活动更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引导。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若学生都能有教师的提点和帮助,教学相长,更能避免学生走弯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新时代的教师,要做好学生道德的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其实,道德是一面镜子,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道德意识以协调人际关系,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狭义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讲道德,不做不道德的事情。广义的师德还要求教师为学生树立好道德的榜样。青年一代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能否拥有一批讲道德的青年学生对和谐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接触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够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种子,生根发芽。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之师表的地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教育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求。2013年他在教师节给全国广大教师写信时,提出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16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八一学校时提出,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第一条就是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功不在我,功必有我

新时代的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的榜样

 
 

 

现如今新媒体高度发达,遍布到几乎每一个人的手中。其中充斥着大量的看法和观点,有精华,也有糟粕。而青年学生是最经常接触网络的群体,他们正处在建构世界观的关键阶段。高校教师们能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宏观上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他对教师们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关键。

 

事实上,习总书记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整治工作的教师是给予了很大肯定的,他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这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也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要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的成长一样关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长,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高校教师,作为一院之长,理应为思政教师保驾护航,共同努力做学生思想的榜样。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作为高校教师的一份子,作为百年师大的建设者,我正走在学生培养的路上。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将无我,不负学生,在光荣的教育事业征程中,我将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学生成长的摆渡人,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