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留言
  • 传承百年风范,推进现代教育科学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

永泰一中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作者: 阅读数: 4539 发布时间:2016-04-25
为建立我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福建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暂行办法》有关条例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学校
(一)计划、校历
1.严格执行省教育厅颁发的“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各学科的教学时数,如个别学科因生源实际情况确需调整周课时数的(因教材规定教学时数与省颁计划有出入的学科),须报经校长批准,但周活动总量不得超过省颁“计划”的规定。
2.合理、科学地安排周课时表,力求做到文理结合,动静结合和疏密结合。
3.设计活动总表时,应纳入校班会、团队活动,体育锻炼、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和国防、环卫、健康教育等内容。
4.制定适应不同季节的、有利于教学和休息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
5.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校历,开学初前,学校应研究确定好校历表,各处以此为据,并结合本处的工作性质和任务,认真制定处历表。
6.学生停课必须报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打乱正常教学秩序,不得从我校随意抽调教师、学生参加校外活动。
(二)效益指标
1.学校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抓好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尤其要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以保证五育全面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三年按时毕业率:应不低于95%,力争达到98%;
3.会考及格率:应不低于98%,力争达到100%。
4.会考优良率:应不低于75%,力争达到85%。
5.体育合格率:应不低于95%,达标率不低于90%,良好率不低于50%,优秀率不低于25%。
6.毕业班体检合格率:应不低于95%,力争达到98%。
7.眼力保持良好率:应超过80%。
8.实验达标率:95%以上。
9.音乐、美术合格率:不低于95%,力争98%。
10.课外活动参与率:不低于50%,力争95%以上。
11.社会实践参与率;不低于98%。
12.劳技课合格率:不低于98%。
以上各项指标,将根据各届新生入学编班时的起点不同,进行具体分解,下达给年段和班级。鉴于重点中学的特殊性,还应争取高考的好成绩,为国家输送更多合格人才。
(三)学校领导
1.校长要深入课堂第一线,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2.校长每学期至少召开三次校务会,专门研究、决策学校教学工作;每月至少召开二次有关教学会议,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3.学校领导每学期要分别召开一次教师、学生座谈会,并深入课堂听课。
4.分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每人每学期听课20节(兼课可酌减),要有听课笔记,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
5.要重视加强家校联系,采取不同形式征求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四)教研组
1.应把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业务建设、人才建设、资料建设、组容组貌建设和教学研究作为工作重点。
2.开学初应制订学期工作计划,每月至少开展两次教研活动。组织教学大纲、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教材教法,举行学科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定期检查教案、作业,举办优秀教案、优秀作业展览,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组织听课、评课、考试、质量分析等日常性组务工作。
3.指导备课组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做到有课题、有主讲人。严格考勤制度,提高教研效益。
4.期末应布置教师回顾学期教学情况,写好教学总结或教改论文。
5.接受学校对上述工作的布置、指导、督促和检查,适时公布各学科活动情况。
(五)公开课、交流会
1.各学科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公开课(或研究课)。开课前由教研组确定开课教师与课题,在个人准备的基础上,拟写授课初案,备课组成员共同探计,加以完善;教案定稿后印发给听课人员,课后由教研组长组织做好评课工作。
2.每学期(第六或七周)教研室要组织一次校内教学经验交流会,经验论文从下而上,由集备组推荐,教研组交流选报,教研室筛选确定。被选论文应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
(六)教改   实验
1.各学科每学年要有一至二项专题性教改实验项目或课题,(市级以上)有计划,有时间保证,有活动记录,有总结,有效果;参加教改实验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70%。
2.教改成果,在本地推广,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交流的论文不少于40篇。
4.各学科在着力研究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应把学科间互相渗透、培养学生掌握综合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作为现在和今后的教忙乱工作重点。
(七)研究性学习
认真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有研究课题,有指导教师,有评价办法,成果和经验及时展示。
(八)选修课
学校每学年开设40门以上的选修课程,做到有教师,有教案,有考核教学内容符合要求,效果较好,使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得到发展。
(九)师资培养
1.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希望在于青年教师,人才建设的重点也是青年教师。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制订好规划,由教务处一位主任负责落实此项工作。
2.各学科应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业务对子,从教材、教法、教案、板书、授课、作业、拟卷等方面提供指导,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制订任课计划时应注意老中青教师合理的配搭。
3.以在职进修为主,对个别师资薄弱的学科,学校努力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函授,或短期培训,或脱产进修,以期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4.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担任高年级课程,以便在使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5.在广泛“创优”基础上,每学年举行一次校级“教坛新秀”评选活动,通过竞争,树立典型,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6.继续教育是在职教职工进行知识技能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对进一步提高教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每年学习时间累计高中级职称的不少于72学时(12天),初级的不少于42学时(7天)。内容应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应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
(十)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是课内活动的延伸和拓展,要列入学校教研组、年段工作计划,并讨诸实施。
2.教研组、年段必须有总体课题设计和安排,并分解到各个年段。有条件的教研组可根据教师的业务特长,分配相对固定的课题(或活动内容),若干年不变。这样既减轻教师的负担,又有利课题内容的拓宽和加深。
3.为加强活动的计划性和有效性,每项活动必须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持人。
4.做好活动的考勤和记录工作,活动情况每学期检查公布一次。
5.教研组、年段都要及时收集、积累和保存活动的有关材料、资料,总结活动的经验。
(十一)一馆四室
1.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脑室等应逐步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各馆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员的岗位职责,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
2.要做好图书及教学用品的购置、安排、存放、使用、借用、维修和保管等工作。
3.努力钻研业务,熟悉使用方法、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以保证为教学优质服务。
(十二)师生档案
1.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制订管理制度,搞好管理工作。
2.每位教师每学年进行一次的业务考核和有关材料应存入业务档案。
3.学生的学籍管理的卡片、登记表、审批手续、奖惩情况、毕业后去向等要做到项目记录齐全,并存入学籍档案。
二、教师
(一)充分备课
1.学期初应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对照教学大纲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内容和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明确重点章节或课文。
2.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双基实际,拟定学期授课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
3.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集备活动必须做到“三定”“五统一”(即定时、定人、定内容;统一目的要求,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堂范例、统一基本练习),研究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
4.认真拟写教案。教案要确定目的要求,明确重点难点,设计好教学程序(包括板书和提问),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方法。教龄未满五年的教师要有课时计划和说明教案。每到期末教案应装订成册。
5.作业计划与练习提示,既要体现大纲教材的一般层次要求,又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练习提示也应在教案中体现。
6.课前应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如多媒体课件、挂图、软黑板、圆规、三角板、实验仪器、电教设备等。
(二)认真上课
1.不得迟到、早退、旷课,不得擅自调课或代课。
2.应按规定信号上下谭,不拖不占,课前必须点名。
3.上课精神饱满,态度亲切,仪表整洁,教态自然;坚持讲普通话,带头使用礼貌用语,不得体罚或变相体学生。
4.认真上课,要求做到: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衔接与联系。
(2)依纲据本,紧扣课题,有的放矢,不说题外话。
(3)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读、想、议、讲、练、评互相结合;课堂留给学生思考余地,防止讲风太盛。
(4)重视文道结合,挖掘德育因素,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之中。
(5)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攻方向,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自教学个性和风格。
(6)通过传授知识、指导学习方法,以培养技能,提高能力,发掘智力。
(7)提问讲求质量,围绕重点,防止琐碎,要有利扩散思维和培养能力。
(8)语言规范,准确简明,形象生动;板书重点突出,布局合理,字迹工整,书写正确。
(9)演示认真,示范动作准确,课前反复预演,课末及时总结。
(10)严格遵守教学卫生制度,不在课堂吸烟,谈吐举止温文尔雅。
(三)作业处理
1.认真选择,精巧设计每一节课的习题。
2.作业量要适中,难易度要适当,避免以量代质,切实减轻过重课业负担。
3.作业布置要有弹性,可分必做选做两种,以利因材施教。凡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或练习,教师必须率先完成。
4.严格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书写要有规范要求,不符规定的要及时教育指导,屡犯不改的要退回重做,文字叙述题要强制完成。
5.批改要认真规范,适当记载;发放要及时,评讲要有针对性。
6.数、理、化、英和作文,原则上都要批改,但每次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小作文可以批阅(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非毕业年级的其他学科,一般不布置课外作业,如有布置,都必须批改。
7.为培养学生自找差距,自我完善的能力,必要时可试行自检自改,或互检互改,但次数不宜过繁。
8.应定期检查学生作业的订正、装订和保存情况。
(四)听课评课
1.任课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每学年不少于35节;新教师每周听2节课,周课时量少的要相应增加听课节数。
2.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3.要认真写好听课记录,对授课效果作出客观评价,课后及时进行评课,坦诚交换意见。
(五)热情辅导
1.要主动热情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对特殊生要一视同仁,为其解难释疑,补缺补漏。
2.语文、英语科要切实抓好早读辅导,不迟到、不早退,善始善终;其他学科要充分利用晚修下班辅导,每次辅导不少于两节课,辅导时不做与辅导无关的 事,不能滞留在年级办公室。
3.对特殊生的辅导更要耐心,主要放在分析原因,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和改进学法上。
4.对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着重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5.提倡个别辅导,严禁占用自修或课余时间的集体辅导。
(六)命题考试
1.命题要依纲据本(教学大纲、考试纲要、课本),力求符合大纲教材所规定的要求,拟题前应列出“双向细目表“,拟题过程要合理控制长度和难度,注重广度、信度、效度、区分度和综合度。
2.尽力减少频繁的考试,除县以上统考外,一般期中、期末考试由集备组长组织命题,并送教研组长审定,认可并签字后方为有效。
3.试题要注意保密,考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学生泄露或暗示试题内容。
4.监考过程要集中精力,认真负责,不得做与监考无关的事。要经常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对违反纪律或有作弊行为的学生应及时进行教育、批评或处理。
5.评卷要客观公正,不得徇私,不要打“良心分”。
6.认真进行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讨知识能力薄弱或缺陷的原因,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7.评讲要及时,重点放在审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和思维活跃性上,同时要培养学生订正答题的习惯。
(七)培优补差
1.每位课任教师都应有计划地每班培养五至十名学科尖子生,着重提高其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培养尖子生一般采取提供自学材料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措施要落实,做到定时、定人、定课题。
3.在班主任、年段长的统一安排下,每位课任教师必须做好二至三名特殊生的思想和学业的转化工作,此项工作作为指令性任务,应当积极完成。
4.特殊生转化工作开展情况,年段长、班主任应同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互通信息,紧密配合。
(八)课外活动
1.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条件,每一学科要组织若干小组开展兴趣活动,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2.制订学期乃至学年的活动计划,计划应明确目标要求、活动内容、进度安排、参加对象、时间场所和具体措施等。
3.定期开展学科知识讲座和课外读书、文艺、体育和知识竞赛等活动,活动前应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提高活动的效益。
4.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做到思想性、知识性、多样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5.对活动效果特别好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
(九)教学反馈
1.每学期教研组长检查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各一次。
2.每学期教研组长召开学生科代表座谈会两次。
3.每学期召开由年段长主持,下年段行政领导参加的学生代表座谈会二次。
4.每学期召开由年段长主持,班主任参加的学生家长座谈会一次,征求对教学工作的意见。
5.上述各项检查和座谈情况,应做好详细记载,以书面形式向教务处汇报。教务处、教研组长、年段长以不同方式向教师或领导反馈,共同研究协调和整改方案。
(十)业务进修
1.每位教师应拟定个人学期业务进修计划,计划应明确进修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2.专业尚未达标的教师应积极参加电大、业大函授学习,或其他形式的短期专业培训,以期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3.应经常学习教参资料和专业杂志,了解教研教改动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4.每学科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研究课。(具体要求详见“学校”部分 〈五〉)
5.学期结束前,要对教研、教改情况进行一次回顾总结,至少撰写一篇教学心理(教龄未达三年的)或论文;要积极参加校际教研教改活动和经验交流。
三、学生
(一)预习
1.课前预习是听课前的准备工作。要针对学科特点不同,各课内容难易不同,采取不同的预习方法。
2.通读课文,参考预习提示,课下注释,了解公式、定理、定律的推导过程和“思考练习”,大体了解课文重点、难点和疑点,做到课前心中有数。
3.可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提纲”,逐项酝酿消化,及时记录难点,提供老师教学参考。
(二)听课
4.预备铃响后,应立即进入教室,安静入座,准备好学习用具。
5.不迟到,不早退,坐姿端正,不得伏在桌上,或东歪西倒,或窃窃私语。
6.听课是接受知识的基本方式,上课要集中注意力,防止思想“开小差”,不看与该课无关的书,不做与该课无关的事。
7.专心听讲,边听、边记,边想,积极思维,留心注意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8.要能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做到大部分内容当堂听懂,甚至当堂巩固。
9.要适当做些课堂笔记,以助理解记忆,便于课后复习,笔记来不及时,要“弃前不弃后”,待下课后对照、补充、订正。
10.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认真思考,踊跃举手发言;发言时站立端正,精神饱满,
声音响亮;他人回答时要用心听,对比自己的思路和技巧,以作借鉴。
11.小组讨论要轻声细语,不要大声喧哗,以免互相干扰。
12.为培养创造性能力,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教学双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3.老师布置的课内阅读、练习或实验等任务,都必须抓紧时间,认真完成。
(三)实验
1.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手段,必须全员参加。
2.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要争取自己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现象,认真测定数据,并作好记录。
3.严格遵守实验规划和操作程序,注意实验安全,爱护仪器设备。
4.实验完成之后,要根据实验结果,认真写好实验总结报告。
5.课后要将有关仪器设备整理好,归还给实验室工作人员,或按规定上架,排列井然有序。
(四)自习(自修)
1.复习已教内容,完成当天作业;预习未教课文,做到对新课重点、难点、疑点心中有数。
2.遇到疑难问题,同学间共同探讨,也可请教下班辅导老师,帮助解难释疑。
3.如有余力,可适当阅读课外有益读物,以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
4.保持室内安排,不影响他人自习。
(五)复习
1.课后复习是消化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要先回忆讲课内容,检查哪些知识比较模糊或存在疑难问题,在明确复习重点之后,再认真阅读课文和课堂笔记。
2.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着重抓住重点和关键;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要熟练掌握;名篇名段名句,定理定律在理解基础上读熟记牢;公式能自己推导,了解其来龙去脉,还应学会对比方法,区别其不同根据、条件、应用范围,找出其同异之处,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3.单元教学结束时,应及时进行知识排队,系统梳理,接点连线,连线组面,构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单元过关,反复巩固,系统提高的目的。
(六)作业
1.课后作业和练习,是巩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运用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技能、技巧的手段和途径,必须高度重视。
2.要正确处理好作业和课后复习的关系,要先复习后作业,才能提高作业效率,而不能颠倒。
3.解题前应认真审题,了解题目的要求和范围、辨明解题方向和可利用的条件,然后考虑选择最佳的解题途径和方法。
4.遇到难题要独立思考,不要轻易请教他人。要树立信心,冷静分析,理清线索,切勿乱套公式,硬套答案。
5.要认真细致,力求正确,做完之后,至少检查一遍,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文字叙述题一定要认真完成。
6.书写、作图应规范化,作业外的栏目(如科目、班别、姓名、座位、页码、时间)应一一填写,以养成严谨学风。
7.对批改后的作业,应认真检查,遇有不懂的地方,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及时订正,并定期装订成册。
(七)考查
1.考查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要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要求,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2.遇到容易的题目,不可轻意而失误,遇到难题不要慌张,应冷静地进行反复多方尝试,选择最佳的解法和答案。
3.考完要细心检查,防止错答漏答,对没有把握的题目(尤其判断题、选择题)要捕捉住第一印象,切不可轻易放弃(多项选择题例外)。
4.答卷应字迹端正清楚,保持卷面整洁,题外栏目不要漏填。
5.端正考试态度,遵守考场纪律,实事求是,绝不作弊。
(八)参加研究性学习,态度积极,服从教师指导,团结协作,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有一定收获。
(九)参加选修课程学习,不随意旷课或迟到早退,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
(十)课外活动
1.课外是课内的扩展和延伸,要踊跃报名参加。
2.认真听取知识讲座,做好听课笔记。积极参加各项知识竞赛活动。
3.通过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等“三小”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4.坚持每周两节的课外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以保证有健康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
5.遵守活动纪律,确保活动的安全。
以上共三大部分,32条,153款,望认真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