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一中教育科研制度
作者: 阅读数:
1644 发布时间:2019-04-09
一、总则
1.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充分调动学校教育科研人员及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特制定本制度。
2.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坚持“在理论指导下总结实践经验、以提高为目的加强科研普及”的原则以及“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学校工作全局”的方针,着眼于科学预见学校办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致力于总结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勤奋严谨,勇于钻研,努力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为学校内涵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科研保障。
二、组织管理制度
1.组织机构。
学校科研部门由三级组织机构组成。校长总体负责学校科研,下设专门负责科研管理与教科研研究。对口各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本组科研任务的收集与汇总,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科研实践。
2.人员设置。
设主任一名,初高中各学科教研组组长共18名。
3.职责。
是学校的重要职能部门,由校长领导,对校长负责。负责全校教育科研的指导与管理、课题研究与总结、校级文案的撰写、情报与资料的汇总与分析等工作,同时协助德育处、教务处开展各类教师培训与校际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等工作。
4.人员职责。
(1)主任职责。
全面主持科研室工作,协助校长做好上级对学校的督察工作,负责课题的申报、立项与研究指导,做好教师科研培训工作,开展教师科研成果的汇总、集结,组织开展教师科研成果的评价等工作。
(2)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负责本组科研信息的收集与汇报,负责本组教研活动的记录、汇总及汇报,负责本组教科研新闻的撰写及发布。
三、课题管理制度
1.课题申报与评审。
(1)县级及以上级别课题的申报。
在县进修校指导下,开展县级及以上课题的申报工作。申报课题应围绕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及重要突破口进行申报、开展研究。
积极聘请专家,在专家指导下,做好立项调研及其他工作。
(2)校级课题的申报与评审。
本着既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又确保科研质量的原则开展校级课题的申报。鼓励中青年教师开展以教育教学案例为主要成果形式的个人微型课题的研究,提倡教研组()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焦点问题开展主题性课题研究。
校级课题的申报每年一次。每年5月,组织开展老课题的结题汇报工作,同时启动下一学年的课题申报工作。每年9月,组织开展新课题的申报审批工作,每年的12月及3月,开展两次中期检查。
2.课题的过程管理。
(1)关于县级课题。
按照县进修校要求,严格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研究前,应督促课题组按照科研要求和研究步骤,科学、有序、扎实地开展研究。研究中,要指导并督促课题组做好资料汇总、案例收集及报告撰写等工作,并配合上级做好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与结题审查工作。
(2)关于校级课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既要引导教师重视科研过程,加强过程监督。同时,更要动态关注教师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收集教师在科研中产生的智慧火花、及时推广教师在科研中产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在帮助和指导中做好科研服务。
3.研究时间。
县级及以上级别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二至三学年,校级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一学年。
4.课题组组长工作职责。
课题组组长是课题组开展研究活动的负责人与组织者,负责课题的申报、研究计划的确定及课题研究的推进等具体事务。
四、科研情报与档案管理制度
1.科研情报管理。
搜集并汇总教育科研情报,分类整理、专题汇总、为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及广大教师提供科研情报服务。
2.档案管理。
收集并汇总各级课题资料如开题论证、过程实施及结题论证等相关资料,建设科研课题档案。整理并汇总教育科研日常管理资料,如各种会议记录及工作方案等。汇总各类学习材料,如各级培训资料、校本培训资料等。汇总各类科研成果资料,如学校及教师科研获奖记录等。
五、经费管理及使用
3.经费申请。
负责科研经费的年度申请及日常管理。
4.经费来源。
教育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有关部门下达的科研课题资助费及学校划拨的教研科研经费。
5.使用范围。
课题开题相关费用、研究过程中所需的会议费、差旅费、文献资料查阅及采购、课题结题、科研活动奖励与补贴。
六、科研奖惩制度
1.奖励制度。
将教师教科研成果纳入教师个人考核。视教师参与教科研成效进行物质奖励。
七、其他
1.学习培训制度。
配合德育处及教务处,做好教师培训。在校长领导下,确定学期培训主题。征询德育处及教务处意见,做好培训所需文献资料或其他情报的采集整理工作。配合两处,汇总教师培训资料,做好档案整理。
2.科研成果评选评制度。
每学年对校级课题成果进行评选,分出不同等第。结合论文(案例)选评,组织好校内的评选。把论文(案例)的撰写与校级课题及教育教学学期小结相结合,扩大教师的参与面。
3.科研成果推广制度。
收集、汇总教师科研成果,做好校内校外的交流和推广工作。面向校内,通过校园网、校内交流等渠道推广教师科研成果。面向校外,积极向学术刊物推荐教师科研成果,争取发表。定期将教师的科研成果结集汇编后发给每位教师。
1.为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充分调动学校教育科研人员及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特制定本制度。
2.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坚持“在理论指导下总结实践经验、以提高为目的加强科研普及”的原则以及“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学校工作全局”的方针,着眼于科学预见学校办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致力于总结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勤奋严谨,勇于钻研,努力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为学校内涵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科研保障。
二、组织管理制度
1.组织机构。
学校科研部门由三级组织机构组成。校长总体负责学校科研,下设专门负责科研管理与教科研研究。对口各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本组科研任务的收集与汇总,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科研实践。
2.人员设置。
设主任一名,初高中各学科教研组组长共18名。
3.职责。
是学校的重要职能部门,由校长领导,对校长负责。负责全校教育科研的指导与管理、课题研究与总结、校级文案的撰写、情报与资料的汇总与分析等工作,同时协助德育处、教务处开展各类教师培训与校际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等工作。
4.人员职责。
(1)主任职责。
全面主持科研室工作,协助校长做好上级对学校的督察工作,负责课题的申报、立项与研究指导,做好教师科研培训工作,开展教师科研成果的汇总、集结,组织开展教师科研成果的评价等工作。
(2)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负责本组科研信息的收集与汇报,负责本组教研活动的记录、汇总及汇报,负责本组教科研新闻的撰写及发布。
三、课题管理制度
1.课题申报与评审。
(1)县级及以上级别课题的申报。
在县进修校指导下,开展县级及以上课题的申报工作。申报课题应围绕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及重要突破口进行申报、开展研究。
积极聘请专家,在专家指导下,做好立项调研及其他工作。
(2)校级课题的申报与评审。
本着既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又确保科研质量的原则开展校级课题的申报。鼓励中青年教师开展以教育教学案例为主要成果形式的个人微型课题的研究,提倡教研组()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焦点问题开展主题性课题研究。
校级课题的申报每年一次。每年5月,组织开展老课题的结题汇报工作,同时启动下一学年的课题申报工作。每年9月,组织开展新课题的申报审批工作,每年的12月及3月,开展两次中期检查。
2.课题的过程管理。
(1)关于县级课题。
按照县进修校要求,严格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研究前,应督促课题组按照科研要求和研究步骤,科学、有序、扎实地开展研究。研究中,要指导并督促课题组做好资料汇总、案例收集及报告撰写等工作,并配合上级做好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与结题审查工作。
(2)关于校级课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既要引导教师重视科研过程,加强过程监督。同时,更要动态关注教师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收集教师在科研中产生的智慧火花、及时推广教师在科研中产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在帮助和指导中做好科研服务。
3.研究时间。
县级及以上级别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二至三学年,校级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一学年。
4.课题组组长工作职责。
课题组组长是课题组开展研究活动的负责人与组织者,负责课题的申报、研究计划的确定及课题研究的推进等具体事务。
四、科研情报与档案管理制度
1.科研情报管理。
搜集并汇总教育科研情报,分类整理、专题汇总、为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及广大教师提供科研情报服务。
2.档案管理。
收集并汇总各级课题资料如开题论证、过程实施及结题论证等相关资料,建设科研课题档案。整理并汇总教育科研日常管理资料,如各种会议记录及工作方案等。汇总各类学习材料,如各级培训资料、校本培训资料等。汇总各类科研成果资料,如学校及教师科研获奖记录等。
五、经费管理及使用
3.经费申请。
负责科研经费的年度申请及日常管理。
4.经费来源。
教育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有关部门下达的科研课题资助费及学校划拨的教研科研经费。
5.使用范围。
课题开题相关费用、研究过程中所需的会议费、差旅费、文献资料查阅及采购、课题结题、科研活动奖励与补贴。
六、科研奖惩制度
1.奖励制度。
将教师教科研成果纳入教师个人考核。视教师参与教科研成效进行物质奖励。
七、其他
1.学习培训制度。
配合德育处及教务处,做好教师培训。在校长领导下,确定学期培训主题。征询德育处及教务处意见,做好培训所需文献资料或其他情报的采集整理工作。配合两处,汇总教师培训资料,做好档案整理。
2.科研成果评选评制度。
每学年对校级课题成果进行评选,分出不同等第。结合论文(案例)选评,组织好校内的评选。把论文(案例)的撰写与校级课题及教育教学学期小结相结合,扩大教师的参与面。
3.科研成果推广制度。
收集、汇总教师科研成果,做好校内校外的交流和推广工作。面向校内,通过校园网、校内交流等渠道推广教师科研成果。面向校外,积极向学术刊物推荐教师科研成果,争取发表。定期将教师的科研成果结集汇编后发给每位教师。